见死不救?俄面对伊朗灾难袖手旁观?普京亲自辟谣:有人别有用心_美国发布新的伊朗相关制裁_新闻中心_{{z(站点标题)}

新闻中心

当前位置:首页 > 新闻中心
公司动态 行业动态

见死不救?俄面对伊朗灾难袖手旁观?普京亲自辟谣:有人别有用心_美国发布新的伊朗相关制裁

时间:2025-06-26 | 作者:新闻中心

  战争的阴云密布在乌克兰上空,俄乌冲突爆发之际,伊朗并未袖手旁观。那时,伊朗向俄罗斯提供了不可或缺的支持,尤其是其自制的“见证者”系列无人机,成为战场上关键的力量。这些无人机虽价廉物美,却为俄军在顿巴斯战役中带来了转机。与此同时,俄罗斯与伊朗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,两国关系由此更加紧密。伊朗甚至曾表达过购买俄罗斯苏-35战斗机的意愿。在美国对伊朗石油实施严厉制裁之时,俄罗斯亦以购买伊朗石油再转卖的方式,助其。然而,当2025年6月,以色列高调发动空袭,斩首伊朗军方高层并轰炸其时,伊朗却未见俄罗斯伸出援手,这种反差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。

  俄伊之间的友谊,曾被视作风雨同舟的“试金石”。在2022年俄乌战争最为激烈之际,伊朗提供的“见证者-136”无人机,凭借其低成本和高效率,成为俄罗斯军队在顿巴斯地区的重要助力。时任俄罗斯国防部长绍伊古甚至公开称赞伊朗的支持“极大地促进了地区稳定”。不仅军事合作紧密,双方在经济层面也实现了深度绑定。当美国不断加码对伊朗石油出口的制裁时,俄罗斯通过所谓“灰色船队”的秘密运作,帮助伊朗将原油秘密输送至国际市场。2023年,俄罗斯的这一行为帮助伊朗规避了超过120亿美元的经济损失。这种互帮互助的模式,使得外界纷纷认为俄伊关系已超越传统的盟友范畴,迈向了“全天候战略伙伴”。

  然而,事态却在2025年6月13日迎来了戏剧性的转折。以色列发动代号为“旭日雄狮”的军事行动,对伊朗的和军事指挥中心进行了密集轰炸。以色列先进的F-35I战斗机精准摧毁了纳坦兹铀浓缩厂的离心机阵列,伊朗革命卫队的多名高级将领在袭击中丧生,首都德黑兰连续三日拉响防空警报。令人震惊的是,面对这一紧急局势,俄罗斯并未如外界预期般挺身而出,反而于6月16日启动紧急撤侨行动,将238名俄罗斯公民通过阿塞拜疆陆路安全撤离,并暂停了驻伊朗使馆的领事服务。这一系列举措被西方媒体解读为“战略背弃”,伊朗网民更在社交平台嘲讽称:“俄罗斯的友谊犹如苏-35战斗机,只停留在合同纸上。”

  面对铺天盖地的质疑,普京不得不在6月18日圣彼得堡国际经济论坛上罕见地公开回应。拿出俄伊《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条约》的文本,他强调:“条约中并无一条规定我们必须在伊朗遭遇攻击时出兵。”根据条约第17条,双方承诺在安全领域密切合作,但明确排除了“对第三方的军事介入义务”。普京进一步澄清,之前向伊朗出售S-300防空系统和讨论苏-35战机合作,均属正常的商业军贸行为,与当前危机无关。“我们曾主动提出帮助伊朗升级防空系统,但他们更倾向自主研发。”普京语气中带着淡淡的无奈与理性。

  尽管如此,俄罗斯并未完全抽身事外。普京与阿联酋总统通话时表示,愿意充当伊朗与以色列之间的调解人,推动双方通过对话解决核争议。俄外交部发言人扎哈罗娃也表示,俄方已向以色列和美国传达了尊重伊朗和平利用核能权利的立场,并提出分阶段解除对伊朗制裁的建议。这种既斡旋又避免直接冲突的策略,既防止俄罗斯与以色列关系因叙利亚问题之外进一步恶化,也维护了俄罗斯在中东地区的重要影响力。西方对此反应冷淡,美国既未明确支持普京的调停提议,也未直接反对,只强调“以色列有自卫权”。阿联酋等中东国家则对俄罗斯斡旋表示欢迎,认为这是避免地区局势失控的关键。

  这一切,暴露了俄伊关系的复杂现实。伊朗国内对俄罗斯的不满情绪日益蔓延,驻俄大使贾拉利在Telegram上含蓄指责:“伊朗人民永远不会忘记,危机时刻哪些国家保持沉默。”虽然未点名,但意涵明显。伊朗外交部新闻发布会上,一名记者直言不讳地问道:“当俄罗斯需要无人机时,伊朗毫不犹豫;而现在伊朗急需防空导弹,俄罗斯却沉默,这究竟是何盟友?”外交部发言人贝卡伊尴尬回应称:“伊朗国防始终依赖自主研发。”国际社会的态度同样耐人寻味。美国加强在中东的军事部署,却对俄罗斯调停保持沉默,而阿联酋等国则对此表示欢迎。

  背后隐藏的,是俄罗斯在大国博弈中艰难的抉择。它既需维护与伊朗的能源合作——毕竟伊朗拥有全球18%的天然气储量;又不愿冒犯以色列,这一在乌克兰问题上持谨慎态度的重要角色。俄乌冲突已令俄罗斯军力捉襟见肘,若中东再度介入,势必引发双线作战的风险。以色列空袭削弱伊朗核能力,恰与俄罗斯推动核不扩散的战略意图相契合。更重要的是,油价在冲突爆发后暴涨至每桶94美元,俄罗斯作为全球第二大石油出口国,正从中获益。普京在论坛上坦言:“我们的目标是稳定,而非火上浇油。”

  这场危机如同一面明镜,映照出国际政治的冰冷现实。俄伊“战略伙伴关系”,实则是一场利益交换:伊朗依赖俄罗斯的军工技术与市场渠道,俄罗斯则看重伊朗的地缘优势和能源资源。危机中,双方都优先守护自身核心利益,所谓“盟友义务”,不过是桌面上的筹码罢了。对伊朗来说,这次教训或许胜过任何武器——在大国博弈的棋盘上,真正可以信赖的唯有自身。而俄罗斯的冷静和理性,也为其他国家敲响警钟:国际政治没有永远的朋友,只有永恒的利益。

上一篇:美国发布新的伊朗相关制裁美国为何一直制裁伊朗的经济?

下一篇:万能铣床操作视频,视频教程深度解读